李幼斌主演的抗战剧《亮剑》上映之初便便风靡一时,如今在豆瓣上依然保持着9.5分的高分,他在剧中饰演的李云龙一角脾气火爆性格直爽,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。
敢打敢拼的李云龙虽然作战是一把好手,却总是喜欢违反军队纪律。
他在第三集中被调到独立团,自作主张消灭了敌人的一个骑兵营,打着如意算盘想要把这个骑兵营独吞,却被旅长一个电话给要走了,只给他留下一个骑兵连。
“一切缴获要归公”是我军成立之初便定下的纪律,骑兵营虽然是李云龙自己打下的战利品,但还是得上交旅部由首长统一分配。
而剧中把他训得服服帖帖的旅长,原型便是八路军129师386旅的旅长陈赓大将。
李幼斌
解放战争初期,正是陈赓大将指挥着我军,歼灭了蒋介石引以为傲的“天下第一旅”,极大地打击了国军的气势,提振了我方的士气。
展开剩余90%在这场战役中,有一个小战士捡到敌军高官一个皮包,以为是军用地图便一直随身携带着。等到打开之后才发现并不是地图,而是很多金银财宝。
面对如此巨款,小战士并未将其据为己有,而是根据军队纪律全部交公,并未给自己留一分一毫。
这个事情虽然很小,但却能反映出我军在治军方面的严格要求,与国军带财产上战场形成鲜明对比,充分说明了纪律严明是我军能够以弱胜强的绝对优势。
陈赓
官雀战役 消灭国军“天下第一旅”
1946年的秋天,虽然抗战胜利已经一年,但被战争破坏的家园依然满目疮痍。此时全国人民最希望的,便是能够安心生产,顺利完成秋收工作,来年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。
然而,解放区的枪声打碎了人们这份希冀,也将蒋介石的真面目暴露无遗。他与毛主席在重庆握手言和不到一年,便将枪口又对准了解放区。
先从山西开始,他命令胡宗南和阎锡山南北夹击,企图打通同蒲铁路,顺便消灭太岳地区的解放军。
要知道,阎锡山有着山西土皇帝之称,他在山西深耕多年,无论是人员装备还是对地形的了解,都有着绝对的优势。
蒋介石
而胡宗南麾下的第一师第一旅则是蒋介石的嫡系王牌部队,不仅全部美械装备,连指挥官的军衔都比其他同级别的军衔要高一个级别,自诩为“天下第一旅”。
反观我军,此时驻守在太岳地区的是陈赓大将所率晋冀鲁豫第四纵队,作战兵力只有四个旅。
面对敌军的飞将、坦克和装甲车,我军装备只有小炮、步枪和手榴弹。双方实力对比如此悬殊,这场仗要怎么打,毛主席和党中央都十分关注。
“战略上藐视敌人,战术上重视敌人!”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下,根据当地的地形地势,陈赓大将在官雀村一带设下了“口袋阵”,当敌军主力钻进“口袋”之后,又在东西两方围追堵截,将其赶到陈堰村一举歼灭。
胡宗南
这场战役战斗最激烈的战场就在官雀村,当年的枪林弹雨将村里的房子打得千疮百孔,如今还有一座稳稳地伫立在那儿,无声地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惨烈。
这座挂着“官雀战斗遗址”标牌的房子,位于官雀村的最高点,当时被敌军作为了指挥部,见证了官雀战役的历史。
当时的敌军退无可退,全部龟缩在村中的院子里,最后被我军一举全歼,中将旅长黄正诚被活捉。
战斗过程中,陈赓麾下的一名小战士还捡到了一个皮包。
陈赓
捡到皮包 小战士不敢怠慢
这个皮包品相不凡,敌军军官临死之前还紧紧地抓在手里,一看就能猜出里面的东西肯定价值不菲。
在战场之上,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军用地图和相关文件,能装在如此结实的皮包之中,肯定是这些东西了。
负责此处战场的连长祁保禄看到这个皮包后,对身边的通信员张春旺说:“这种皮包一看就是国民党高官存放重要文件和地图的,小张你来把它背上。”
张春旺跑过去拿起皮包惊讶道:“地图怎么会这么沉?”想要打开看一看里面到底是啥,皮包外面却挂着一把锁,怎么也打不开。
皮包
这时连长说:“别管里面是什么了,肯定是重要的东西,你快背上它,我们还要继续战斗呢!”
于是张春旺背上这个皮包,继续投入到战斗中,经历了两天一夜才结束了官雀村的战斗,接着又往陈堰村进军。
战斗途中张春旺一直背着那个皮包,有几次他跟连长抱怨说:“这么重的背包,还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呢,不如扔了算了!”
年仅16岁的小战士张春旺,单薄的身体背负全副武装,还要背这个额外的皮包,因此有点儿吃不消。他想着说不定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,扔了也不可惜。
官雀村战斗
但是连长告诉他,一到陈堰村就要把这个皮包交给营长,如果里面真的有军用地图和机要文件,首长利用这些可以给敌人致命一击。
要知道,在战场上,掌握了敌人的相关机要文件和地图,要比多缴获来几门大炮来得有价值的多呢!
就这样,张春旺又背着这个小皮包,跟着队伍一起前进,来到陈堰村后接到了原地休息的命令。
终于可以休息片刻,于是有战友来到张春旺身边,对他说把皮包打开看看,是不是有附近的地图可以参考。
皮包
张春旺也觉得,是时候打开看看了,但是那个锁太结实了,于是他就去老乡家借了把斧头,一斧头下去就把锁砸掉了。
得知张春旺要打开皮包时,好奇的战士们都围了过来,大家都想看看皮包里面是什么好东西。
皮包打开之后,大家都惊呆了,原来里面装的根本不是军用地图,而是整箱的金银财宝。
黄灿灿的金条,白花花的银元,还有一堆整整齐齐的钞票,就那样静静地躺在皮包里迎接众人的注目礼。
金条
战士们看到这些后顿时兴奋地大喊:“哈哈哈,我们连真是捡到宝了,这下发财了呀!”
“是呀,这下可以给我们改善改善伙食了!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自己的开心。
这时指导员发话了:“我们部队是有纪律的,收缴的一切物品都要交公。无论是军用地图还是金银财宝,都要如数上交给组织的。”
于是在指导员的安排下,张春旺把皮包连同里面的东西一起交到了营部。营长在开表彰大会的时候,还特地表扬了张春旺和他们连。
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,战士们在辛苦作战的同时都吃不饱也穿不暖,面对那么多金银财宝说不动心肯定是假的,但是部队有纪律,他们都是军中一员,都会严格遵守军队纪律。
早在工农红军初创时期,毛主席便定下了我军的“三大纪律”:除了要将所得财物全部交公之外,还要求大家一切行动都要听指挥,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。
正是有着这种严格要求,我军才能在时刻与老百姓紧密联系在一起,始终保持上下一心,最终能够赢得各大战役的胜利。
反观国军,执政之时不顾百姓死活,只想着给自己搜刮好处;上战场之后不想着如何打胜仗,反而将身家财产都带上战场,这分明是想好了了打不赢就跑,给自己铺好了逃跑的后路。
有这样的军官,士气怎么能跟我们比呢?
毛主席
上下一心 赢得胜利的不二法门
当时的社论在总结此役胜利的原因时,总结了三个方面,一是军队与当地老百姓的鱼水情深;二是我军指战员英勇善战;三是陈赓大将指挥有方。
我军之所以能够在实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,还能全歼国军一个王牌旅,就在于军队之中上下一心,对于军队纪律绝对服从,同时在老百姓心中,有着稳定的群众基础。
据官雀村的老人们回忆说,官雀村的村中央有一口深井,那口井深不见底,往里面碰一块石头半天听不到回音,全村人都要靠这口井喝水。
当国民党军队占领村子后,村民们第一时间将打水的绳子扔进了井里,宁愿自己不喝水也要让国军没水喝。
而我军与国军交火后,村民自发地帮助我军刺探情报,运送伤员,为我军歼灭敌军贡献了不少力量。这些小事都充分说明,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,而不像国军一样。
陈赓
当年我军成立之初,便明确是为了穷人打天下,毛主席定下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,言简意赅表意明确,“说话要和气”、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”等,都很接地气,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。
正是有着广大的老百姓做后盾,我军才能在吃不饱,穿不暖的情况下还能以弱胜强且连战连胜。
“三大纪律”虽然年代久远,但是却常读常新,正是因为我军纪律严明,以上率下,才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,创造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。
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,更是不能忘记前辈们浴血奋战中的艰辛,时刻牢记深入群众,大公无私的精神,才能在新时代的斗争中,取得更大的胜利。
参考资料
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 《毛泽东选集》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91-07-01
胜利与怀念——纪念陈赓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3年
临浮战役:埋葬“天下第一旅” 国防时报 2021-07-20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1分快3预测大小单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